三千亿的教育信息化风口在哪里(三):B端市场的蓝海
写在开头
在上一期,我们分解了教育信息化政策,得到二十余个相关概念。从概念出发看教育信息化B端市场格局。
这一期,作者带来她对教育信息化B端市场的看法——“教育信息化的大潮会将企业推向技术创新,把产品推向智能化、人性化。但与此同时,也会将企业推向无序竞争,粗放增长和重复建设。至于是走向通途还是走进末路?是每个企业都要站在战略高度去思考的问题。”
B端市场的蓝海
本文共3240字,阅读需约9分钟
“政策是最有利的因素,也将会是最不稳定的因素。”这是很多教育信息化从业人员的心结。
不过,“不稳定”也恰恰折射出许多企业求新求变,求竞争求发展的心态。
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政策给市场带来了风口。但可以预见,越往后发展,产品同质化、粗放式增长、产能过剩、行业缺乏规范化等等的问题也会慢慢浮出水面。
你知道或不知道的“无用”
每年的教育装备展,如果你曾经去过,你的第一反应必定是“现在的老师和学生真是幸福”。
展会上的教室被从头到脚武装了一遍:资源云平台、智慧教室、交互智能平板一体机……俨然电视台的录播室。学生在课室里能看到银河星座的VR、手动解剖兔子的AR等等。
这确实是一个供给拉动需求的市场。你想知道老师们是如何用这些神奇魔棒发挥作用的?请你去看看各大多媒体教学大赛和示范课,老师和学生翻转课堂,不亦乐乎。
然而到了学校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我曾经拜访了全国6个省多所教育信息化示范性学校和普通学校,得到不一样的结论。
在一个教室的下课时间,孩子们抡起扫把和文具追来逐去,镶嵌在黑板上的那个高大上的可触碰屏幕被锁了起来,“老师早早把它锁起来了,很少用的”、“老师自己不用,也不给我们用!”一群孩子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表达了他们对这件宝物的向往。
上述的学生,和以下几位老师、校长的话,基本可以勾勒出整个教育信息化的使用端的常态。每个人做好了拥抱新技术新理念的准备,但是无从下手——
老师A:
“我们通常用来放PPT,其他功能用的不多,因为课堂上时间那么紧张,弄来弄去耗时间,有些东西折腾半天没有出来,得有个技术人员在旁边看着,年纪大一点的老师压根儿不会。”
老师B:
“你们不知道孩子们,尤其是男孩子的破坏力!以前机子开放给大家用,每次上课过来我就傻眼,里面什么工具都被他们捣鼓出来了,我都不知道怎么弄回去。
有次见到一个同学拿着扫把敲黑板,吓出我一身冷汗,你知道我们班主任有保护设备的责任。”
老师C:
“我是会用的,因为我是我们学校的参赛代表,经常代表学校参加课件大赛,多媒体教学大赛,但是对于很多老师来说,是个负担。
一方面是因为设备变了,资源没有变,我们还要按照设备的要求来准备特殊的课件,那用PPT岂不更加好,我们也有云平台,但是没有其它学校的资源共享的,里面的资源能复用的很少。
另一方面,我们是需要时时刻刻的技术支持,设备的小问题大问题都有,我们首先要确保课时顺利讲完,课堂秩序良好。”
老师D:
“这对有后进生可能有不利的影响,我们这学期有任务指标,每个科任老师录制了微课,也搞了翻转课堂,但是我们越发发现后段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节奏,你知道,一个班上大部分是中等生和差等生,尖子的很少的,当然,这对于尖子生完全是有益的。”
校长:
“我们学校那套录播设备非常好的,我就想让每个老师都录好自己的课和题目讲解给到同学们,但是始终落不了地,一,我们需要给每个老师培训怎么录,怎么剪辑,怎么放到云平台上,这个东西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实现起来相当困难,我们学校还没有CIO(首席信息官);二,视频录好了怎么分发,我想如果可以按照知识点,按照每个学生的薄弱环节发,才是有用的,不是每个视频都适合每个同学,这里就涉及到技术支持了。很多学校有这个问题,东西都在了,但是孤立的,企业做了孤立的产品,但是我们要整合地用。”
家长:
“家校互动我们一直在用,还付费的,里面还有一些增值的服务但是我觉得很一般,家长们会自己另外下载一些app给孩子用,有阅读的,英语的,题库很多,我觉得还是体制外的企业做的东西比较有用。”
购买者和使用者角色的分离,是教育信息化市场的一个特点,也是市场的无序竞争、粗放发展、重复建设、产能结构化过剩等等问题的根源。
蓝海就在那里
“中标了,出货了!”
这样的字眼足以让教育信息化的企业热血沸腾。
第一步,活下来!在风口中起飞的企业绝对都不是猪,他们能活下来,靠的是教育行业的多年深耕,庞大的研发团队,执行力超强的地面部队,稀薄的利润,要攫取信息化风口的这块蛋糕,是一本血泪史,他们时时刻刻与成本和效率赛跑。
然而接下来的赛道,是用户。
这非但是行业竞争使然,更加是教育信息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使然。
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提到——
“要建立健全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将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纳入师范生培养课程体系,列入高校和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纳入教师培训必修学时(学分),将能力提升与学科教学培训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以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为特点的课例和教学法的培训,培养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创新教育教学的能力,使信息化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
这实际上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篇章。把“设备有了,让用户用起来”提高到了政策的高度,不但用,还要考评。
用起来,意味着产品的体验好,有精细化培训、即时的技术支持、用户的增值服务。
在这里,企业需要拥抱“互联网+教育”。这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形态,更加是一种产品理念,它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迭代、个性化服务的经营理念。这正是当前教育信息化企业缺乏的。
东西卖出去,收回来不仅仅是利润,而是用户的价值,什么时候企业看到用户的价值,就看到了未来的蓝海。而现在,你发现你的每一个产品背后,是不是有一群你永远没法触及的老师和学生还有家长?他们正在向你微笑,给予你真诚的期待。
活下来并且活得好的企业,开始孵化真正服务用户的互联网的产品,但是这个过程碰到的困难掉过的坑是别人难以想象的,首先面临的挑战,便是如何从一个传统的科技公司结构调整成适合互联网产品发展的结构,如何平衡产品未来和现在现金牛的关系。
拥抱用户,拥抱C端产品
B端产品和C端产品有着天然的屏障,B端渠道为王,C端用户导向,两者的商业模式有巨大的区别,看上去是水火不相容的生意。
而之前的一些实践,比如某家校互动产品开放平台接入C端的产品向家长和学生转化,看上去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是因为C端产品的体验并不理想,用户使用习惯没有培养等,另一方面则是这个看似开放的平台,并不开放,尤其“独特”的排序机制。
但是,我认为,通过B端的巨大用户基础来转化C端用户,这种尝试是成功。不论商业模式是否走得通,但对于用户,意味着更加丰富和更有价值的产品。而这正是促进行业快速发展的一大通道。
实际上,与家校互动类似的B端产品,包括学校里面的一体机、录播系统、智慧教室、VR等等设备,目前大部分是信息孤岛,彼此之间是不相互联网的,使用率也非常低。但这些设备在全国有惊人的覆盖率,能到达到大量的用户。B端设备是大数据的收集器,生产者,也可以是C端产品的流量入口,这种角色的优势,需要B端跟C端产品的资源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
B端产品的因政策起风,C端产品因资本起飞,殊途同归,最终服务于教育。
教育信息化的落脚点始终是教师和学生,以人为本,让产品切实解决用户的痛点,服务教学,有效提高教研教学的效率,降低教育资源不平等,信息不对称,教学理念和手段落后等带来的教育高成本。
“如果我在这个一体机里面可以随意调用星际漫游的资源,那么我的地理课会更加精彩。”
“如果我们学校的平板里面能做到别人那么智能化的题库和作业发布,那样会省去我很多的工作量,工作更加高效。”
我们用两位老师的话来结束第三篇,来与兢兢业业的同行,共勉。
文章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青鹿教育立场。如果你也对教育话题感兴趣,想给青鹿教育来稿,欢迎联系:tougao@qljy.com
- END -
文 | 十一
编辑 | 青小鹿 图 | 网络
当前在线教育创业项目中,ToC 项目占绝对主体。
但在 ToC 在线教育喧嚣的背后,是盈利陷入窘境。此前,通过互联网教育研究院对 400 家初创在线教育企业盈利情况统计发现,有 70.58% 在线教育企业处于亏损状态,13.24% 能够持平,仅 16.18% 企业能够实现盈利。ToC在线教育格局何时能解冻?
10月30日将发布
《行业气象局:三千亿的教育信息化风口在哪里?(四)》
欢迎关注
你可能还喜欢: